在处理供应商来料问题的时候,sorting也就是俗称的分选/挑选是经常使用的手段方法,很多时候,我们拒绝了供应商的一批来料,但是这一批中大部分是合格品,更有甚者,这其中只有1件不良品,也就是被IQC非常幸运地抽到的那件不良品。因此,为了不影响生产使用,我们勒令供应商分选,将能用的产品挑出来使用,不合格的产品用作后续的分析。
如果您的工作时间够长,也许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IQC抽检5件产品,发现1件不良,然后报警至SQE,你立即启动sorting机制,但挑选了5000件,发现只有IQC手中的那件不良,这时候你疑惑地喃喃道“这小姑娘,手怎么这么毒,就这一件不良都能被她抽到,我也是醉了”。同时,你自信地跟供应商说:“我们的抽样方案非常科学,即使有1件不良,IQC也会抽到的,所以请你们做好出货前的全检,不要保佑蒙混过关的心理”,当然,你心中也知道,抽样方案是抽检,跟抽奖是一样的,这个世界上除了全检外没有100%靠谱的抽检方案,只是抽检方案结合假设检验促成了一种高效的检验规则,想靠谱还要100%检。
关于sorting,想跟大家分享些经验。
首先,你勒令供应商sorting的时候,一定要有清晰的作业指导书,指导书中必须包含:OK/NOK品的文字描述,对比照片,图纸或技术文件关于不良特性的定义。
其次,sorting必须定义方法,包括使用到的设备,仪器,工具。如果仅仅通过人员目视就可以发现不良,那么必须定义目视距离,光线条件,手持零件方式和一次最多手持多少件产品。
再次,关于sorting的顺序一般遵照:按照产品距离客户产线的远近,优先挑选距离客户近的产品。例如一般顺序:客户产线处 – 客户原材料仓库 – 发往客户仓库的在途品 – 供应商发货仓库 – 供应商产线(产线仍然遵守距离客户由近至远) – 供应商原材料(如果涉及)
最后,就是挑选完成的产品,做了什么样的标识可以让客户看到后放心地使用,一般都是有一个蓝色的醒目标签,上面标识:已挑选/Sorted.
当供应商完成挑选后,作为客户还要确认的一项事宜就是挑选的结果,很多公司会将挑选的结果确认放在8D报告的数据审查里面,这里跟大家交流下挑选后的产品数据都要有哪些?
首先,一共挑选出多少件不良
不良品的数量会给SQE一个诊断问题的主方向,如果不良比例很高,可以确定这个问题是批量问题,并且供应商产线没有识别问题的有效措施。
其次,不良品是连续生产出来的吗?
如果不是连续生产出来的,那么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是特殊原因;如果是连续生产出来的,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一般原因。
再次,不良品是否有共性特征
比如批次信息,工装/模穴号,产线代码,操作工关联性,分供方原材料等等。这些信息的搜集,会让我们逐步缩小筛查问题根本原因的范围。
Sorting这活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还是有很多道道儿的,希望大家不要忽视这个看起来技术含量很低,但实际上可以为你提供很多有价值信息的工作。
周末快乐!
来源:SQE供应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