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质量工程师是不是水货,就看这5点

4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09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一、逻辑清不清,看他怎么分析问题

真正的QE,得是能分析问题、讲逻辑、提方案的人。

  • 他能不能用工具拆解问题?比如用 5W2H 描述问题、鱼骨图归类原因、5Why 刨出根因;
  • 他会不会只停在表面现象?比如只报个不良率数字,却说不出背后的流程缺陷或工艺异常;
  • 他有没有预判意识?比如通过 SPC 控制图,提前发现偏移趋势,而不是等到客户投诉才急吼吼处理。
二、熟不熟现场,一问就知道

一个连自己产品怎么造的都说不清楚的人,怎么配当质量工程师?

  • 他是不是清楚产线?比如 PQE 要清楚每道工序的工艺细节、检验方法;SQE 要懂供应商的工艺控制点;
  • 他能不能看懂SIP和SOP,甚至说出它们在哪些地方可能出错?
  • 他懂不懂材料、设备这些“变量”是如何影响质量波动的?

水货表现:你问他这个焊点为啥不良,他回你:“技术定的标准我不太清楚”,完了。

三、能不能闭环,而不是反复救火

QE的价值,不在于把问题“登记”下来,而是要主导解决,防止复发

  • 他能不能带团队写出一份扎实的8D报告,从应急到标准化步步落实?
  • 他是不是靠“经验拍脑袋”在做判断?没有实验、没有DOE验证,只信感觉;
  • 他有没有推动预防机制?比如定期更新FMEA,或者搞点防错装置,不让同样的错再发生。

水货表现:同样的不良返工,一年出现三次,检验规范一次没改,培训一次没做。

四、能不能“说服别人”一起改

质量工作,不是闭门搞技术,而是要在产线、采购、工艺之间穿针引线、推动落地

  • 他会不会协调矛盾?比如产线想保交付,品质部卡质量,这种时候能不能理性说服、找共识?
  • 他能不能联合其他部门制定“大家都能执行”的流程,而不是单方面出规范让人照做?
  • 他能不能让管理层掏钱?比如用数据讲出“不良成本”比升级设备还贵,争取资源来做改善。

水货表现:部门会上只会说“生产不配合”,但拿不出解决办法,变成甩锅大会。

五、学不学习,看他是不是原地踏步

别以为证书拿完就一劳永逸了。这个行业技术更新太快,不学习就是在后退。

  • 他有没有学过新工具?比如Minitab分析、六西格玛方法;
  • 他有没有沉淀经验?写过培训材料、内部案例总结,还是只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 他有没有目标?从QC走上QE,从QE走向主管,他有没有一套自己的进阶路径?

水货表现:工作5年只知道ISO9001,听到IATF16949一脸懵,对新版体系一问三不知。

想知道一个质量工程师是不是“靠谱”,不是看他简历写了什么证书,而是看他在现场、在项目、在客户问题上,能不能站得住、顶得上、做得稳

实力QE,是质量问题的终结者;水货QE,是问题循环的制造者。

当你真正具备这五点能力—— 你不只是在查问题,而是在塑造公司的质量文化,在做一份任何行业都离不开的“核心价值”。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