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30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资源稀缺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心态,存在于潜意识的稀缺心态带来『专注红利』,但也带来『管窥负担』,导致我们心智带宽变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下降,其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了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使得我们陷入了稀缺的循环陷阱;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它会自动俘获大脑,带来一定的『专注红利』,但同时我们有了“管窥”之见,这种稀缺心态会缩小我们的视野、扭曲我们的判断力、降低我们的心智带宽;
稀缺俘获大脑
我们的思想会自动强有力地转向稀缺,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对于忙碌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亟待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对于缺钱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想办法支付每个月的房租;孤独就是社交稀缺,对于孤独的人来说,会关注为数不多的亲人朋友,对他人表情中所流露出来的情绪会非常敏感,能记忆更多的社交互动细节;
稀缺俘获大脑(scarcity captures the mind) :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
稀缺心态(scarcity mindset) 稀缺是一种心态。感觉自己拥有的比需要的少,这种情况会缩小我们的视野,扭曲我们的判断力,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会带来『专注红利』与『管窥负担』,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专注红利与管窥
稀缺俘获大脑会带来『专注红利』与『管窥』,专注具有积极意义: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管窥则是消极的: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
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专注红利:稀缺俘获大脑时,专注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
一旦资源不够用的现实变得无法逃避,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尽量将其利用得淋漓尽致。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也就是稀缺俘获大脑时所产生的积极成果。比如会议开后期,当人们开始担心会议进展时,人们就会开始变得齐心协力起来,会出现很多实质性的进展
各种类型的稀缺都会产生专注红利,而不仅仅局限于时间稀缺,其来源于我们提出的核心原理:稀缺俘获大脑,这种俘获存在于潜意识之中,超越了意识控制的范畴,是不可避免的。在思考的快与慢两个系统上,稀缺都会俘获大脑。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地俘获他的注意力,更麻烦的是『白熊效应』,你越是尽力不去想一件事情,就越是会想到它。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人们会专注于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做事也就更有效率,最终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
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当我们心里想着其他事物时,就会将其置于思想的中心,而产生忽略行为,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会令你不那么容易想到其他应该关注的事物,心理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目标抑制”。目标抑制是在管窥现象背后动作的机制,由于“目标抑制”的作用,人们在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的同时,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
我们可以说稀缺令人“专注”,也可以说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只能一门心思地专注于管理手头的稀缺,稀缺既能为人们带来专注红利,也能让人们付出代价,而抑制机制就是这两者出现的根源;我们专注、管窥、着手做事、疏忽其他事,都出于同样的原因:那些存在于“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被抑制了。比如,当你生某人的气时,抑制作用会令你忽略他的好处,专注于他那些让你反感的地方,就会抑制你记忆中他积极的一面。因此,专注会导致管窥,稀缺创造出了一个强大的目标,应对紧迫的需要,而这一目标会抑制其他目标和想法,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代价!
管窥会导致忽视,改变了我们做出决策的方式。稀缺会自动俘获我们的大脑,当稀缺将我们的大脑俘获时,我们不会通过对得失利弊的谨慎思考来进行权衡,对得失权衡不敏感,我们可以认为,即使忽视会产生不利影响,但稀缺还是会造成忽视;
稀缺心态降低心智带宽
带宽(bandwidth) 就是心智的容量,用来概括指代心智功能中宽泛而彼此相关的两类元素,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第一类元素可以被宽泛地称为“认知能力”(cognitive capacity),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类元素是“执行控制力”(executive control),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
钱的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而时间问题则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若仅仅把稀缺现象视作压力和忧虑的结果,那就是忽视了深层次的影响因素。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一方面,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们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稀缺也会导致人们的执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们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
就算我们想要试着做点别的事情,稀缺还是会将我们的目光吸引进来。持续的关注对我们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将我们吸入“管窥”之内。正如外部噪声会干扰我们进行清晰而有序的思考一样,稀缺也会让我们产生内部干扰,会干扰我们的思想。
稀缺会直接减少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而是减少其当下能用得上的容量,而这就意味着,稀缺不仅会降低流体智力,而且会降低自我控制力,形成管窥负担(tunneling tax)。【管窥负担】是指 因没有对管窥心态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心智负担与不利影响;
对收割前后的印度农民进行执行控制力的斯特鲁普测验(stroop task)发现,甘蔗农们处在贫穷状态时的响应速度要比富裕状态时慢11%,而且还会犯下比后者多出15%的错误。贫穷会成为心智的负担,贫穷状态会削弱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我们现在认为,穷人的“有效”能力的确比富人要弱一些,这并不是因为穷人的能力差,而是因为他们的一部分大脑早已被稀缺所俘获。穷人并不是天生就有着较少的带宽。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的观点是,所有人一旦身陷贫穷,其有效带宽都会变窄;
分心、爱忘事、缺乏冲动控制能力,这些效应体现了带宽负担对各类行为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甚至包括那些一般被归于“个性”或“才华”的耐心、忍耐力、关注力和奉献精神。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当事人,而在于稀缺,稀缺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
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
缺乏余闲是稀缺的本质,导致了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这种思维下很容易产生借用与短视,导致今天的稀缺造成了明天更大的稀缺,使得我们陷入了稀缺陷阱;
余闲与权衡式思维
余闲(slack) 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余闲可以将我们从做权衡的苦差事中解脱出来,余闲能让我们轻松地避免选择负担。许多富人会十分享受金钱上的余闲。研究显示,高收入购物者不记账的比例是普通人的两倍多,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记录,根本不差钱”。你之所以必须在讲座和电影之间做选择,是因为你可以利用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你有余闲,就可以两件事情都做。但要注意,所谓的余闲不是刻意预留的空间,而是因为装箱时空间充裕而产生的“副产品”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用大行李箱收拾行李时,人们总是十分随意;而用小行李箱收拾行李时,人们便会变得小心翼翼,思索再三。稀缺会改变我们花每一分钱、度过每一个小时、吃掉每一份食物的方式。稀缺会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结果,装出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行李箱:大行李箱总是装得随心所欲,还剩下不少空间;而小行李箱却总是装得十分谨慎,满满当当。理解我们装箱方式的不同,是理解稀缺创造稀缺的关键。
权衡式思维(trade-off thinking)是由稀缺所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念念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所有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
没有余闲时犯错,后果很严重,对于不那么忙的人来说,余闲会将错误吞噬,将错误所引发的后果最小化。而忙碌之人就没有那么容易逃避犯错的后果,所有减少错误的努力都要以其他一些事情为代价。甚至,同样的错误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不仅如此,稀缺还会令我们犯下更为严重的失误:贷款负担让我们身陷险境,很容易出错;忙得不可开交的人更有可能对未来的工作做出错误的规划
稀缺不仅意味着人们没有失误的空间,也意味着人们更有可能会出现失误。稀缺不仅提高了失误的成本,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多机会去犯下错误、做出不明智的选择。稀缺状态下,将事情做对做好会变得更加艰难,因为无论是忙碌之人的时间,还是贫穷之人的金钱,都必须在十分有限的范围内精打细算;
借用与短视
借用(Borrowing):当人们面临资源稀缺时,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
借用与稀缺同时存在。在稀缺状态下,我们会产生管窥心态,当稀缺成为带宽负担时,我们会对当下更加关注,从而导致我们产生借用行为。而当我们借用时,就是给自己的将来挖下了更深的坑,比如缺钱的人会想尽各种方法借钱,今天的稀缺,将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这样一来,向前看的能力就很可能会因管窥负担而丧失。
在稀缺状态下,我们之所以去借用,是因为我们有了管窥心态。而当我们借用时,就是给自己的将来挖下了更深的坑,也就是说,今天的稀缺将造就明天更大的稀缺。明天的稀缺注定无法像今天的稀缺一样俘获你的注意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带宽负担,当下的一切会自动加载在你身上,但未来却不然。若想关注未来,则需要带宽,而稀缺已经占据了带宽中很大的一部分,当稀缺成为带宽负担时,我们会对当下更加关注。
现时偏见(present bias)是指 我们会将未来的利益作为代价,过高地估计即刻的利益。当今天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时,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会具有现时偏见,借用就会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当面临稀缺状况时,我们的借用,从长期来看通常是不合理的。
无论稀缺以什么形式呈现,都会导致借用。同时,研究人员发现,人们会就“此时此刻”怀有偏见,并将这种现象称为“双曲贴现”(hyperbolic discounting)或“现时偏见”。我们会将未来的利益作为代价,过高地估计即刻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坚持储蓄、去健身房锻炼、提早报税存在难度的原因。
人们不大会在重要且紧急与不重要不紧急这两类事情上犯错误,但经常会被急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占去有限的注意力“带宽”,而忽视了重要但不急迫的。借用与短视造成对未来的忽视并无力规划。稀缺,尤其是管窥心态,会让繁忙之人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比如整理办公室、做结肠镜检查、写遗嘱等,这些都是很容易为我们所忽略的事情,这种倾向不仅有关于时间,也有关于金钱。
这就引出管窥心态最基本的含义——短视,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俘获我们的稀缺,就存在于当下,它所产生的管窥负担会限制每一个人的视野,令我们带着短视的眼光做人做事。
退后一步讲,从当下脱离出来向前看,你需要具备宽广的视野和一定的认知资源。考虑下个月到期的账单、其他可能的收入来源和有可能接手的新任务,所有这些都需要你的认知能力拥有一定的余闲,当大脑专注于当下的稀缺时,向前看的能力就很可能因管窥负担的存在而丧失。
稀缺陷阱
稀缺陷阱(scarcity trap)是指 某人的行为有助于稀缺形成的一种情况,稀缺陷阱的出现,背后有着几个相互关联的原因,而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稀缺心态。管窥致使我们借用,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更低效的方式使用同样的实体资源。稀缺陷阱就如同“杂耍”,源于人们将可预期事件当作突如其来的事件处理,太多的“最后关头”让人们持续从一项紧要任务转移到另一项紧要任务,这是管窥所引发的后果。
更宽泛地说,稀缺陷阱并不限于实物资源的短缺,它的根源在于对资源的错误利用,从而出现了实际的短缺。稀缺陷阱就是一直落后一步,一直在偿还上个月的支出。用这种方法管理并使用资源会让我们感觉所拥有的资源变得更少了。对稀缺进行放大的行为,就像复利一样,会使最初的稀缺变本加厉,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
当有了管窥心态时,我们就只能局部地、暂时性地解决问题,使得对待例行的预定事件就好像对待突发事件一样。落后一步和杂耍这两个特征清晰地定义了稀缺陷阱。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应拥有的更少,而且停不下来;
陷于稀缺陷阱而无法自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管窥心态会致使我们产生借用行为,要逃离稀缺陷阱,首先就需要制订计划,而在稀缺心态的控制之下,我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做到这一点。制订计划很重要,但并不紧急,而这类事情正是管窥心态导致我们所忽略的事情。做计划,需要退后一步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而杂耍则会让我们始终处于当下:将关注点集中在就要落下的事情上,使我们很难顾全大局。
但是,长期计划,肯定是在你的“管子”视野之外的。最重要的是,对未来进行计划需要带宽,而稀缺则是带宽的沉重负担。雪上加霜的是,真正的计划比我们上面描述的情形要复杂得多。最后,就算制订了计划,我们真正执行起来也会有难度!
逃离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尔表现出来的警醒,而是持续、永恒的警醒:一种在任何时间里都能抵御所有诱惑的能力。研究显示,在我们不断进行自我控制时,自我控制力很可能会被消耗掉,如果某个人需要持续地抵御诱惑,那么他的意志力就会被耗尽,想要逃离稀缺陷阱就会变得更难。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比如针对一些突发事件的保险,它们不仅能用来进行风险管理,还可以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再次跌落到稀缺陷阱之中。
稀缺陷阱尤其会令人感到辛酸的就是,它会让人产生一种感觉:只要再多一点资源,就能摆脱欠下的所有债务,就能逃脱这个恶性循环。在所有这些情况中,一次性的资源补充似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余闲的缺乏,余闲,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任何一点小小的不稳定都会威胁到生存于稀缺陷阱边缘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余闲去吸收这些不稳定因素和平息突发事件,只能任由其影响自己的生活;
我们要深化对稀缺的认识,稀缺并不仅仅是资源和寻常欲望之间的鸿沟,我们要从另一个视角在稀缺的大环境中看待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种视角认为,阶段性的稀缺会引发一些行为,这些行为最终将我们拖回稀缺陷阱之中。
贫穷始于富足,所有这些可能都会让人认为,在资源充裕阶段,我们会精打细算,充满远见卓识。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数十年的研究显示,在时间资源最为充裕的时期,而且特别是在这样的时期,我们尤其容易犯下拖延的毛病,而穷人的问题远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稀缺陷阱的种子也早在资源相对充裕的阶段就已经被种下了,在资源充裕阶段,我们会浪费时间与金钱;
远离稀缺陷阱的威胁,需要的不是充裕的资源,而是足够充裕的资源:就算我们乱花钱,做事一拖再拖,还是有足够的余闲去应对绝大部分突发事件;如果拥有足够充裕的资源,就算长时间的拖延,我们还是有时间去管理预期之外截止日期的到;
穷人会一直贫穷下去,繁忙之人永远会日理万机,而节食者的计划也总是会以失败告终。稀缺造就了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会令稀缺长存,稀缺心态是环境造就的结果,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加以改变。稀缺并非个人特质,而是自身创造的环境条件所引发的结果,而这些条件是可以进行管理的。我们越是深入了解稀缺在大脑中的发展历程来改变我们的心态,就越有可能找到办法去避免稀缺陷阱,或至少去减轻稀缺陷阱的影响程度,这是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由于环境的影响,穷人对金钱的价值有更明确的判断,更接近『理性人』,但穷人缺钱又缺带宽,负担过重的带宽导致贫穷的人缺乏能力摆脱贫穷;
穷人更接近『理性人』
认知具有高度的相对性,相对性认知是大脑处理信息时的固有特征,但经验与专业技能还是能让我们摆脱这一限制。稀缺会迫使我们成为专家,在没有余闲时,我们深谙行李箱中每一寸空间的价值,日理万机的人珍视每一个小时的价值,穷人珍视每一元钱的价值,同样的50美元,在穷人和富人眼中的价值不一,100美元省下50美元是很大一笔钱,但1万美元省下50美元则微不足道。
归根到底,人们对货币价值的衡量是相对的,一美元的价值,在穷人眼中和富人眼中是不一样的,穷人更贴近于理性的经济学理想,更接近于“经济人”,当穷人在评估1美元的价值时,会用上大脑中内化的衡量标准,而不会依赖环境进行判断。需求的压力始终存在于穷人心中,挥之不去,从而造就了他们自身的内化尺度;
在认知过程中,大脑会利用大量的环境线索去理解视觉数据。感知颜色与感知距离一样,取决于背景环境,感知价值也是同理。我们在资源充裕的条件下并不会理解10元钱的真正价值,而存在于稀缺状态下的穷人对事物的价值有更加明确的判断,而这种认识是生存于充裕资源中的富人所缺乏的。缺乏清晰价值观会导致可以预见的失误:同样情况下,富人会犯错误,而穷人却能避免。
节俭与稀缺的体验并不是一回事。节俭之人对金钱怀有一种保证富余的责任感,而穷人则需要随时进行权衡。发生购买行为时,节俭之人会思考的是,该商品的价格是否“优惠”。相比之下,穷人则会思考,为了付出相应的金钱他们要放弃什么。所以说,节俭之人并不需要进行真正的权衡,他们与所有生活在资源充裕条件下的人一样,很难体会到1元钱的真正意义
我们并不是说与富人比起来穷人永远更理性,而是说穷人所拥有的是一种特殊技能:他们更善于维持当下的生计。他们能让1美元发挥更大的价值,他们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因为专注,所以拥有专业技能;因为专业,所以有了管窥之见;因为管窥,所以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后果。
穷人缺少带宽导致无能
各种类型的稀缺都有着相同的元素: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带宽负担。贫穷是最为普遍、最为重要的稀缺形式。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穷人的稀缺心态,是导致他们无能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穷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更弱,他们的大脑中装满了稀缺,就没那么多心思去想其他事了,穷人不仅缺钱,更缺带宽,反过来,带宽负担会致使他们的智力下降。
人们无法逃开贫穷去休假,穷人们无法选择不去过贫穷的生活。自由裁定能力的缺乏会导致一种极端形式的稀缺。贫穷,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经济稀缺的表现形式。在贫穷状态下,若想改变或思考你所需要的事物,是根本不可行的。如果你想反过来解决金钱稀缺问题,那么难度就大得多了。你可以尝试多工作几个小时,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并没有那么多富余的时间,而且就算你多工作几个小时,也只能带来有限的额外收入,却会让你变得更加忙碌、更加疲惫;
许多人都会不遵医嘱,但由于带宽负担影响,穷人最不能持之以恒地服药,穷人做家长时更加不称职。他们对孩子更严厉,更无法从一而终,而且情感上也会更加疏离,因此也就显得没那么富有爱心。自由的大脑,对于穷人来说,仿佛是无法企及的奢侈品。
穷人的无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贫穷本身。只要生存于贫困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变得无能。穷人不仅缺钱,也缺带宽,负担过重的带宽,意味着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有所减弱
环绕在贫困周围的所有这些“无能”,都可以从带宽负担的角度去加以理解。同时,关于稀缺的想法会妨碍睡眠,而从长期来看,这有可能是稀缺对带宽造成负担的最有害的方式。研究显示,如果每晚仅睡4~6个小时,这样持续两周时间后,工作表现就会受到影响——相当于连续两天晚上不睡觉。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危及带宽。
为了加深对贫困人群的了解,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们会专注于自身的问题,会形成管窥心态,会犯错误;他们缺乏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带宽。
带宽负担导致智力下降,带宽负担会对认知能力产生相当可观的影响。带宽负担也许是导致穷人缺乏技能的原因之一。任何形式的技能习得,无论是去学习社交技巧还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都需要带宽。如果穷人缺乏带宽,那么他们就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实用技能。
从稀缺心态的角度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发生在穷人身上的众多失误。这些失误的不可避免,不是因为他们缺少积极性,而是因为缺少带宽。因此,我们要包容穷人的不当行为。我们要设计有效的预警机制,让穷人提早为未来做准备,为穷人提供的培训要简单实用节省带宽,这样教育方法才是好方法。
值得强调的是,对失误的包容并不能取代个人责任。相反,对失误的包容,可以确保穷人在勇于承担责任时,拥有提升的空间。对失误的包容,使人们获得的机会与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所处的环境保持对等。带宽负担不可避免地会让人们犯下小过失、小错误,而对失误的包容,则能确保这些小过失、小错误不会让人们的努力付之东流。
让“警报”来得更早些
若想让限制手段影响人们的行为,就必须令其进入人们的“管子”视野之内。其中一种方法是,定期发送剩余月份的提醒。通过唤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可以试图将这个遥远的问题主动推入“管子”视野之中。另一种方法是,改变限制的结构。我们知道,频繁的节点式截止日期,会比单一的远期截止日期对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制造出范围更小、更加频繁的限制。
为了让激励机制发生作用,人们必须在“管子”视野中看到它的存在。而大多数激励机制都有落在“管子”视野之外的危险,这就等于是无形而无效的。可见,我们需要对激励机制进行精心的设计。
节省带宽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有条件式现金补贴(conditional cash)是为穷人提供救济的一种越来越流行的办法,有条件式现金补贴致力于鼓励数十种甚至数百种类似的良好品行,所以仅仅是搞清楚这些激励机制以及所需做出的必要权衡——哪件事值得做,哪件事不值得做,都需要带宽的支持;提供受教育机会是正确的做法,还有许多种方法可以在达到这一目的的同时让穷人节约使用带宽;
带宽可以构建,认知负担一旦减轻能带来高额回报,你的执行控制力和自我控制力就会有所改善,养育子女的方法和态度也都会得到提升。你的认知能力会提高,同样获得提高的还有专注力、工作质量和你选择去关注的每一种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在育儿方面提供协助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帮助本身,因为这种帮助能构建起带宽这种最深层次的人力资本。
稀缺陷阱的出现就源于不断的救火和管窥心态,源于人们做的事情,在“管子”视野之外都潜藏着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如果能对此进行改变,我们就能改变贫穷的逻辑根源。
杂耍时所遇到的以及带着管窥心态所看到的大多数突发事件,其实都是可以预见的。如果能找到方法为这些突发事件提供缓冲,那么其潜在的价值将会变得非常可贵。在穷人每日忙于应付的事务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解决临时出现的生计问题。如果我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为之腾出一部分带宽。其中一种办法是,向穷人提供能构建起储蓄余闲的金融产品,更理想的一种方法是,创造出能够预防救火行为的产品。因为稀缺陷阱和杂耍状态通常都是在资源相对充裕时管理不善所造成的。
扶贫是个长期项目,也许问题并不出在这些项目所提供的扶助内容上,而在于提供扶助的方法,更为优质的设计,需要将稀缺心理中所体现的专注力和带宽问题等根本性见解囊括进来;
时间表排得最满的计划,不是好计划。如果没有构建起余闲,我们就会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当然,余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是浪费,太少又不能应对突发事件。只有存在余闲,人们才不会全神贯注在迫近的截止日期上,也会去关注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
我们之所以没有能力构建起余闲,是因为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但就算是那些深谋远虑的人,也常常会低估余闲的重要性。
余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余闲既是一种浪费,也能带来收益。采取精简措施时,我们很难将真正的浪费从有用的余闲中剔除出去。
用余闲对抗救火陷阱,余闲能降低我们进入救火陷阱的概率。而我们也知道,管窥心态会令人很容易忽略其他考虑因素。对组织而言,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对余闲进行明确的管理,确保余闲的存在。
组织“赘肉”一点一点地被削掉,随之一同被带走的,还有余闲。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很希望能拥有一位干将,不是整天想着如何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而是能超脱于每日的管窥心态,确保组织拥有足够的余闲。他所关注的问题,不是今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而是明天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而这些突发事件又会如何影响紧张的工作计划。一定要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存在,能够保证专注于当下工作目标的人们,不会向未来的项目借用资源,并因此耗尽余闲,将组织拉入未来的带宽陷阱。
真正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闲庭信步般轻松愉悦地处理事务。
如果组织内部能灵活调遣的员工数量有限,时间很紧迫,而聘请、培训新人又是件很花时间的事,从表面看来在新员工入职之前,让现有的项目组成员加班加点是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是在拥有定量资源的前提下取得更多成果的最简单的途径,但是,如此的应对手段,并非最明智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只认识到了“完成项目所需时间”这一种形式的稀缺,而忽略了另一种形式的稀缺——带宽,完全忽视了被削弱了的带宽对工作成绩造成的负面影响。
我们从中领悟到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就是,虽然稀缺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但我们依然需要专注于能量管理和带宽培养。增加工作时长、让员工更加卖命地干活和放弃度假机会等,都是管窥心态的表现。就像以高利率借钱的行为一样,这些行为都忽略了长期后果。真正重要的是,将有效的带宽最大化,而非将工作的小时数最大化。
通过外力将人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小小的改变,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就能缓解稀缺带来的不良后果。当带宽有限时,让“疏忽”等同于“默许”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稀缺会产生带宽负担,因此节约利用带宽是对稀缺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对稀缺,要在富足和带宽充裕时开始行动。更重要的是,要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余闲。
同样,我们也能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稀缺防御”。我们可以引入类似于减速带或助理这样的工具,利用我们对事情本身的洞察力,来构建出更为理想的成果。关键在于你所采用手段的内在逻辑,在于你是否真正理解了稀缺能帮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以及帮助我们管理长久以来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要事拉入”管子”视野
对稀缺进行管理,有一种简单而常常为人们所低估的方法,那就是对“管子”视野之内的事物施加影响。
管窥心态让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角度去思考金融产品。有些财务决策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管子”视野之中。而储蓄,却没有设置一位专职助理去敦促你。在没有我们提供的这类介入性告知行为的情况下,关于储蓄的想法大多数时候都会落在“管子”视野之外
提醒非常有效,但因其太过于明显和直接,所以重要性反而更容易为人们所低估,被人们所忽略,比如对于事务繁忙的人来说,家人的照片即使只是偶尔在办公桌上出现也能起到作用,这样就可以使本来会被忽略的家庭得到重视。
我们能提醒的,不仅限于金钱。日理万机的人随时都有可能会忘记去健身,而健身就是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事务。
让“疏忽”等同“默许”
当忽略问题存在时,改变行为的结果往往比直接与其对抗更有效。当然,由别人来设定你的默认选择,肯定会遇到不少棘手的政策问题。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你可以自行设定自己的默认选择。
美国银行近期推出了一项名为“留下零钱”(Keep the Change)的活动,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可以建设性地利用人们的忽略行为。“留下零钱”活动有一件事情做得很好:通过引导来帮助人们储蓄,而不是通过压抑人们的购买冲动。人们的确会忽略储蓄这件事情,于是,这项活动就让人们通过最自然的“消费”方式来进行储蓄。
时刻保持行为警觉
特别是在你产生了管窥心态的情况下,一次性地去做正确的事情,要比重复去做正确的事情容易得多。与此相比,许多错误行为只需犯一次,便能导致诸多问题的发生。只要有可能,就要将警醒型行为转变成一次性行动。若不想每次经过厨房都要保持警醒,以免去拿零食,不如在去超市购物时保持警醒,干脆不买零食
从长远来看,由于管窥心态会导致忽略,若能为这些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事务找到一次性解决方案,它们就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坚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如果单纯凭借你自身的警醒意识,效果一定不理想。但如果你带着孩子报名参加每周一次的活动,那么这种一次性行为就能确保你每周至少能有一小段时间是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的。
相反,把存在问题的一次性行为转化为需要时刻保持警醒的行为也十分必要,偶尔确认一下之前所做出的一次性选择的合理性,也是十分明智的。有些政策制定者提出在消费者购车时设置“冷却期”,而类似的方案也同样适用于各类借用行为。其实,这一举措就等于为你设定了一套系统——要求你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前,对自己的决策进行多次确认。
矛盾的是,稀缺虽然会使你选择权宜之计,但同样也会提高你因这些权宜之计而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了解稀缺心理后,我们就能从中领悟到:我们需要为管窥心态做准备,需要防止忽略情况的发生。我们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调查,这样就不会在产生管窥心态时做出错误的选择。而且,我们要安排好各项事务,这样就不需要时刻保持警醒才去做那些值得鼓励的事情,还能不定期地对这些行为进行重新评估。
节约利用心智带宽
稀缺会产生带宽负担,所以在对稀缺进行管理时,一个主要的关注点就是如何节约利用带宽。利用带宽,就是要去分配我们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这个角度讲,那些需要进行更多信息处理的决策,会占用更多的带宽。每一位时间有限的管理者,都需要一位助理,这位助理应该擅长对决策进行综合处理,对选择进行简化,并能清晰地将其呈现出来。清晰而简洁的综合,是节约利用认知资源的理想方法。
在带宽充裕时行动
从富足起步,如果你想要什么,不要等急需的时候才去要,而要提前积累,以余闲应对突发事件,缓冲机制的构建需要在资源充裕时进行;
带宽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不会一直保持同一状态,有时候需要的多,有时候需要的少。带宽变化时机的重要性,在于能让人们将计划与更为理想的带宽变化时机联系起来,要对带宽加以利用,不仅需要对各项任务的执行时间进行安排,而且也要设置最佳的顺序。
在充满稀缺的世界中,漫长的截止日期就是酿造麻烦的问题所在。打破“充裕—稀缺”循环的一种办法,就是将资源均摊,从而创造出长期的节制状态,而非突如其来的资源充裕,然后紧跟着阶段性的稀缺。
稀缺会让我们落入陷阱之中。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无法在资源充裕的状态下将资源均摊,而且也是因为我们做不到为未来预留余闲。人们总是会低估许多低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当事情的进展一切顺利时,我们都能做到居安思危,却会低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做不到充分的准备。而在许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让我们从此一蹶不振。
当我们的带宽承受负担时,最简单的障碍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稀缺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于我们在低估带宽负担的同时,过多地将目光盯在了移除障碍的高额成本上。而实际数据告诉我们,障碍所引发的带宽负担很可能会异常沉重。扶助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可能就取决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障碍。而这些小障碍会使人们无法获得他们理应获得的资助,或者让高中毕业生们没有机会去大学深造。我们需要为带宽不足的人提供便利,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