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度CCC代码体系与技术标准深度解析

4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82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清洁度CCC是汽车制造业中基于ISO 16232和VDA19标准建立的组件污染控制代码体系,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颗粒计数法量化评估零部件表面或内部残留污染物的数量和尺寸分布。以下是具体解读:

一、代码结构

CCC代码格式为‌A(B-E17/F-G14/H-I4/J-K2/L-N00)‌,各部分含义如下:

前缀字母‌:表示污染物的统计基准

A‌:标准面积(1000cm²)

V‌:标准体积(100cm³)

N‌:单件产品的颗粒总数‌

括号内参数组‌:表示不同粒径范围的污染等级

字母组合‌:如B-E代表颗粒尺寸范围(B=5-15μm,C=15-25μm,D=25-50μm,E=50-100μm)

数字代码‌:对应允许的*大颗粒数量等级(如17代表该尺寸范围内颗粒数的上限值)‌

分隔符‌:斜杠“/”区分不同尺寸段参数组合‌

二、关键参数解析

尺寸等级划分‌

颗粒尺寸以字母B-N表示,覆盖5μm至数毫米范围,如:

B:5-15μm

F:100-150μm

L:1500-2000μm

(具体分段见ISO 16232或VDA19标准文件)‌

污染级别判定‌

数字代码(如17、14等)对应颗粒数量阈值,需通过查表确定实际允许颗粒数‌

示例:B-E17表示5-100μm颗粒总数不超过该级别对应的限值‌

三、应用场景与意义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汽车液压系统、燃油喷射装置等对颗粒污染敏感的精密部件(如喷油嘴、滤芯等)‌

质量控制目标‌

减少因残留颗粒导致的部件磨损、润滑失效或系统故障(如油泵压力波动)‌

通过统一标准提升供应链质量一致性,降低退货索赔风险‌

四、标准演进

该规范起源于博世公司1996年针对柴油发动机共轨喷射系统的质量控制需求,后经VDA19(2015版)和ISO 16232(2018版)迭代完善,现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通用的清洁度评估体系‌。

捷布鲁科技多年来从事清洁度检测项目的整套解决方案,可为用户提供一整套的清洁度设备,从制样到分析,从全自动到半自动、手动多样选择,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