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5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最近帮朋友审图纸的时候发现一张表面粗糙度标注有问题的图,该零件用于精密机械行业,直径12mm的内孔有精密配合需求,不管是公差尺寸、圆度还是同轴度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对于内孔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却不够全面,只规定了Ra0.4。
图示三个表面的Ra值相同,表面质量却截然不同
通过粗糙度比对块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这种区别,图中5种颜色的方框圈出来的5个比对块都是Ra1.6,但是用了不同的加工工艺,即便
肉眼都可以明显看得出来表面的区别。
表面粗糙度比较快
下面我们就逐条来看几个表面粗糙度值究竟是如何定义的。
Rp Rv 轮廓最大高度与最大谷深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的峰值高度为Rp,最大谷深为Rv。
Ra 算术平均粗糙度Ra 也被称为算术平均(AA)或中心线平均(CLA)。要使用连续形式计算 Ra,需沿着整个采样长度测量表面轮廓与平均线的偏差。偏差 z(x) 在采样长度 L 上进行积分,然后将得到的数值除以 L,以获得平均绝对偏差。简单来说,Ra就是测量长度L的平均粗糙度,即峰和谷的平均值。
要计算 Rq,将与平均线的每个偏差值平方,对这些平方值求平均值,然后取结果的平方根。其公式如下:
由于平方值的原因,Rq 与 Ra 相比对峰值和谷值更敏感。这个参数用于光学表面和精密轴承,在这些地方微小的变化很重要。典型的 Rq 值对于超精加工表面为 0.05μm,对于粗加工表面为 50μm。Rt 轮廓的总粗糙度
Rt 的定义很简单,在评定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Zp)和最大轮廓谷深(Zv)绝对值的和,简而言之就是粗糙度轮廓的总高度。
Rz 轮廓的平均峰谷粗糙度Rz 是在给定采样长度内 5 个最高峰值和 5 个最深谷值的平均值。下式中P表示峰值,V表示谷值。关于Ra与Rz测量结果的对应关系,其实并没有一个科学的系数,日常使用的7.2倍更多的是一个经验值,只能作一个很粗略的参考。
在设计电驱动零部件的时候,需要着重考虑在定义Ra的基础上添加Rz的定义,比如电机轴和输出轴与油封配合的位置。
Rsk 表面粗糙度的偏斜度
Rsk 是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Z(x)三次方的平均值与Rq的比值,表征轮廓相对平均线的不对称性。Rsk>0表示峰值多于谷值,Rsk<0表示峰值少于谷值。
下图总结了各种不同加工工艺所对应的表面粗糙度值,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个参考。